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曹公圳是高雄濕地生態廊道的關鍵

曹公圳是高雄濕地生態廊道的關鍵

        高雄市近幾年來濕地生態保育的意識升高,民眾也渴求親近濕地自然生態,因此政府與民間NGO合力打造高雄市濕地生態廊道,成為城市從工業化、農業化轉型後的重要地景特色,其中關鍵就在於曹公圳的水源提供及圳路保存,甚至有多處濕地是從曹公圳的傳統儲存灌溉水的埤塘所轉型成為濕地公園。 

        高雄縣市的濕地生態廊道包括高屏溪畔的舊鐵橋濕地、後勁溪旁的援中港濕地、舊礦區的半屏湖濕地、蓮池潭畔的洲仔濕地、大灣圳下方的檨仔林濕地、榮總後方的九番埤、原為自來水公司沈砂池的鳥松濕地,原為內惟埤的美術館濕地、愛河之心的生態滯洪池、從工業區排水道改造的鹽水港溪濕地,這些濕地得以保存都和曹公圳息息相關。 

        水圳與濕地環境構建的先決條件是要能夠保存水圳及水圳周邊濕地(埤塘)能先獲得保存,不隨著都市發展被被填土、挪為它用或埋入地底下,而逐步崩解。水圳消失常見的情況是:

(1) 周邊埤塘被填土做為公共設施或一般公園。

(2) 都市重劃為住宅區,小的分支渠道變為下水道或填掉。

(3) 水圳本身被加蓋,埋入地底,上面做為道路。

(4) 水圳旁水利地被出售或侵佔後變更用途。

(5) 水圳兩側土地被填土做為河堤公園。

(6) 水圳被挪做作為排洪、污水管線用地。 

        目前曹公圳沿線不斷的進行整治,毀損既有的自然土坡,衝擊生態,也破壞了原有的水文地景紋理。原本的曹公圳圳道本身類似野溪,有土坡、竹林、香蕉林、菜園,隨洪水的變化而循環使用,提供自然的濕地與野生動植物生長空間。

       但是目前整治追求的理想在多目標使用(洪水宣洩、污水排放、灌溉水運輸、上方及兩岸土地利用等),想尋求人、濕地、休閒、遊憩、地景營造與“野生動物”共存共榮的結果,但整治後卻反而減少都市中的荒野與田園景緻, 實際上反而使得生物棲息空間變小。 

       或許實務上, 圳路濕地保存可以定位層次在於以人為主,可供遊憩、賞景、沒有蚊蟲的濕地,營造成為蝴蝶生存、一般性鳥類如,紅冠水雞,小鷿鷉,,白鷺鷥偶爾覓食,停棲的濕地,並提供本土性魚類,蝦,貝類生存的水域和孔隙護岸。

        以高屏溪為起點,以曹公圳軸線,串連鳳山溪(前鎮河)、後勁溪、愛河水路網,提供乾淨的最低水川生態水量,利用水圳堤坊的生態孔隙設計(如砌石河岸)、水圳旁低地、小型埤塘來提供生物棲息的空間,另外在水圳旁植栽誘蝶、誘鳥樹種,營造沿岸埤塘的多樣化生態環境,並爭取社區民眾的認同與參與。 

         除了營造自然圳路之外,曹公圳水資源的保存和再利用也是營造水圳濕地環境的關鍵。包括提供穩定的水圳最低生態水流的供應,為改善下游高雄鳯山溪(前鎮河),愛河,後勁溪河川水量,曹公圳有必要在農田灌溉用水需求量外,再額外取水供應沿線河道的水量,以維護渠道的水質流通。

       另外每年冬季二個月水圳停止供水期河川水質的維護;水圳沿岸社區廢水截流或淨化;沿線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再注流回圳路。圳路污染源的盤查和取締。已遭破壞之圳路可考慮重新規劃人工引水渠道

        曹公圳沿岸,利用公園或學校,社區重劃的機會,興建沿岸的生態滯洪池.是我們的期望,不論它的名稱是滯洪池,社區景觀水池或污水處理後的淨水池或沈砂池。 這些部份在高雄市已有長足的進步與實際案例,在高雄縣我們有看到一些例子,但受限於土地補償經費不足,以及民眾的觀念與都會民眾親水需求的落差,目前進度緩慢.

         由檨仔林濕地的經驗來看,曹公圳河岸的緩坡設計,親水設計,並非不可能實現,但必需縣市政府在土地徵收補償經費優先編列,以及都市計劃中預先保留濕地所需的用地規劃;至於圳道改善或美化經費,由於中央會以防洪經費加以補助,並不是問題.

        曹公圳主要河道的保存,在高雄縣市政府已有共識,農田水利會也大力支持,但沿岸的私人埤塘與水路,在都市重劃的過程中,則會被優先捨棄,這點是曹公圳最大危機,曹公圳的第二級,第三級分支水圳,在過去二十年中大量消失,由於缺乏法定地位,與明確保存末端水圳的藍圖,危機日復一日.

       因此曹公圳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應該是訂定出目前尚存的曹公圳水系分支圖,邀請高雄縣與高雄市的都發局,擬定出未來曹公圳保存的水系範圍及可配合公共設施重建的沿岸埤唐位置,並納入都委會中,做為未來都市計劃變更案中的審理依據,甚或劃為都市計劃或區域計劃中的環境保護用地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